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東大小事

『飛蛇=帶狀皰疹』~輕忽會要人命

  • 日期:100-05-31
  • 資料來源:衛生局

大約一週前,鼻尖長了顆水泡,伴隨著些許皮膚癢和刺痛,直到昨天下午,從左側顏面到前方頭皮,冒出了大量的水泡,奇癢無比且疼痛,阿公終於按耐不住,而願意至醫院接受醫師診治,診斷是「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因為水泡沿著神經分布的皮節分佈,呈現「帶狀」,俗稱「皮蛇」。「帶狀皰疹病毒」事實上就是「水痘病毒」,故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當人體初次接觸到水痘病毒而感染時,其症狀是散在性的水泡,可能伴隨發燒,稱為水痘。
阿公、阿嬤這一輩的長者,尤其接受過日本教育的洗禮,往往不願意主動表達自己的身體不適,比其他人更會忍耐疼痛,也許為了避免麻煩到子孫,也許單純因為「忍得住」,也許是日本文化的關係!也因此,不論是以醫療的角度或以關懷的角度,不單單要主動關心長者的近況,更要從他們的生活習慣和表情,包括活動、進食或睡眠來觀察。
阿公接受診治時,在泛紅的臉部皮膚和頭皮上,新舊水泡夾雜,部分水泡破裂,已有併發續發性的細菌性感染之虞,且因水泡的位置把眼眶包夾在中間,併發角膜、眼窩或眼睛感染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一般的帶狀皰疹,包括最常見的位置在胸部,健保僅給付外用劑型。但若如同阿公一般,皮膚病灶出現在額頭,有侵犯眼窩、眼睛之虞,或皮膚病灶出現在肛門周圍,有侵犯膀胱和脊髓之虞,健保給付口服或靜注抗病毒藥物。為什麼會罹患「帶狀皰疹」?就阿公來說,本身是個高血壓、糖尿病和失智症的患者,長期接受藥物治療,年老和糖尿病都是「帶狀皰疹」的危險因子。常見的危險因子還有勞累、熬夜、失眠、感冒、壓力大;癌症、化療或電療過後;人類免疫缺乏症候群病毒感染、愛滋病;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劑、使用類固醇。顯而易見的是,每個危險因子都與免疫力下降有關。雖然水痘痊癒了,但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感染時就已經沿著感覺神經躲到位於脊柱旁的「背根神經結」,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大量複製,刺激神經產生神經痛,三至五天後,便開始出現皮膚症狀,約二至三週後復原,可能產生「帶狀皰狀後神經痛」。
疼痛的程度和型態因人而異,可以像是火燒、刀割、針刺,也可能搔癢或劇癢,年紀越大疼痛可能越厲害,老人可能痛到坐立難安、滿地打滾、生不如死。也因而,「帶狀皰疹」治療兩大重點,一在於危險部位須給予口服或注射的抗病毒藥物,另一重點在於預防「帶狀皰狀後神經痛」。兩者都需要早期診斷和治療,而早期診斷,需要患者的自覺,也因而,民眾了解「帶狀皰疹」的皮膚病灶,才能早期發現。
起初,可能僅有疼痛、壓痛或感覺異常,而沒有顯著的皮膚症狀。可能伴隨感冒症狀,如頭痛、疲勞、發燒。 三至五天後,可見皮膚發紅,一天左右後,於發紅的皮膚上起水泡,通常群聚性,具有燒、癢、刺、痛等神經痛的特徵。新的水泡冒出的時間約三到七天。水泡開始凹陷,可融合,可呈現膿皰樣,數天後結痂。如能在有異常感覺後而皮膚泛紅出現水泡時及時就診,予以合適的藥物治療,不但可縮短病程,減輕症狀,也可以預防「帶狀皰狀後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