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東大小事

藝文活動-「莫札特歌劇~魔笛」6月1日文化處演出 歡迎鄉親欣賞

  • 日期:102-05-28
  • 資料來源:表演藝術科

活動名稱:「莫札特歌劇~魔笛」
演出日期:102年6月1日(六) 晚上7:30
演出地點:文化處藝文中心演藝廳 (免票入場)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劇,莫札特在其中放入了許多歌劇元素,他融合了18世紀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國家所特有的各種音樂形式和戲劇表現手法,使其音樂語言更為豐富。「魔笛」也可說是一部集大的歌劇作品,在當時維也納戲劇方面的構架上統一了義大利歌劇與德國民謠的風格,既帶有正歌劇的嚴謹又包含著喜歌劇的靈活。
「魔笛」是莫札特最後的歌劇作品,他在歌劇的創作活動上,也呈現出極為多彩多姿的面貌,如果加以歸納整理,大致可以分成三種傾向與類別。「伊德梅尼歐」和「鐵都王的仁慈」是義大利式的「莊歌劇」(opera seria),而「費家洛婚禮」「唐‧喬望尼」和「女人皆如此」等則是用義大利式「喜歌劇」(opera buffa)寫作而成,剩下的另一系統,就是起自「巴斯丁和巴斯丁娜」,經過「後宮誘逃」到「魔笛」的、所謂德國「歌唱劇」(Singspiel)的系列。
把音樂和對白串連成單純的歌唱劇,本來是以德國北方為中心的,但不知不覺間也傳到維也納,而且逐漸發展成童話般的樣式,成為多采多姿的獨特模樣。這部歌劇可以說是德國 Singspiel的集大成之作,劇本為艾曼紐.席克耐德(Emanuel Schikaneder)所寫的。在這部歌劇中,我們可以看出莫札特所呈現18世紀巴洛克時期的均衡、對立理念,王子塔米諾代表善良、真理的一方,而捕鳥人則是盲目追求物質享受的一方,祭司薩拉斯妥也以其高貴的情操來感化夜之后的報復。
莫札特成功地將自己的意念寄託於這個童話般的題材中,在這部歌劇裏表露無遺,在這部歌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當的多,如夜之后的詠嘆調、帕帕基諾演唱猶如童話般的歌曲、祭司的合唱、薩拉斯妥的詠嘆調,以及帕帕基諾與帕帕基娜的二重唱。莫札特為「魔笛」賦予了生命,他的音樂清晰明朗,使得整部歌劇充滿了豐富的活力及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