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東大小事

102年度- 「部落“瘋”年祭」台東縣內原住民各部落豐年祭典即將展開

  • 日期:102-06-26
  • 資料來源:文教行政科

今年的七月到九月,臺東的夏季熱力四射,部落傳統重要祭儀慶典如火如荼展開,是人文氣息非常豐盛的季節,也是全國各地旅遊的旺季,本縣各部落豐年祭(小米、收穫祭),共計一百多個場次,皆在暑假期間隆重舉行。
依各鄉鎮市公所調查的結果,本縣部落豐年祭活動,最早的是七月四日成功鎮八嗡嗡部落鳴放第一槍,一直到九月九日,最後舉辦的部落是太麻里鄉美和村卡拿索勒部落,這段期間,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美族豐年祭之外、也有卑南族的小米祭、排灣與7月19日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魯凱族的收穫祭一同共襄盛舉,想對部落文化有深入了解的民眾可前往參與,趁著這美好的旅遊季節,讓大家一起體驗臺東縣內原住民的文化特色,也同時可以讓來到臺東的遊客們進一步認識我們臺東獨特的族群文化,各部落原住民族人的好客與熱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讓來訪的遊客必有賓至如歸的感受與回憶。
所以,在暑假期間我們熱切期盼大家一定要來到本縣參與精彩的阿美族等五族的豐年祭(小米、收穫祭)活動。另外,希望來訪的遊客,多以欣賞的角度看待部落活動,避免比較與過度的主觀評斷,尊重部落事務人員對於遊客探訪的相關約定,期能減少不必要之誤解。
臺東縣各部落舉辦豐年祭(小米祭、收穫祭)活動,臺東縣政府已彙整鄉(鎮、市)公所轄部落舉辦時間,提供民眾以及外來觀光客便利的參考資訊。其他若有疑問之處可上網至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全球資訊網網站查詢,或洽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及各鄉鎮市公所。
(電話:089-320995;網頁:http://aborigine.taitung.gov.tw/index.aspx)
※補充說明:
◎阿美族豐年祭
阿美族在每一年的七月中旬都會舉辦慶祝豐收的豐年祭,除了慶祝及感謝祖靈的庇祐,讓族人在過去的一年中衣食無虞,也請祖靈繼續庇祐族人在新的一年依然能逢凶化吉。豐年祭為阿美族規模最盛大且熱鬧非凡的節慶,它包含了政治、軍事、經濟、教育、訓練等功能,故豐年祭到現在仍在阿美族人心目中認為是一年中最神聖的祭典,也是族人命脈延續根源。
豐年祭又因各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稱呼,如北部阿美族普遍稱Malalikit,東海岸阿美族則稱為Malikoda,中部阿美則稱為Ilisin。一般來說,阿美族的豐年祭是七、八月間舉行,因為是以農耕收成之後的日子作為祭典日,但台灣南北氣候有所差異,所以各地祭典的時間也有差別。豐年祭切確舉行的時間,首先要舉行部落籌備會議,由頭目召集頭目幕僚團,籌備會議的主要議題是決定活動的日期和日數。
豐年祭系列的活動中,歌舞是豐年祭活動的重心,有歌舞才是完整的豐年祭。豐年祭的歌舞男女有別,由男子擔任主要角色,女子僅居於助興地位。歌和舞不能分開,且無個人表演,須加入隊伍同唱共舞以體會歌舞的意義及精神所在。傳統的祭典歌舞在日常生活上是禁忌,僅在豐年祭活動期間才可唱跳。雖然豐年祭是以歌舞貫穿整個祭典活動,但整個祭儀是必須分為準備、迎靈、宴靈、送靈等階段。
◎排灣族豐年祭:
屬全鄉性祭典。用於酬謝與祈禱感謝諸神及祖靈賜予豐收。舉行時常展開狩獵、魚撈或各種武藝競賽,並宴飲數日、引歌載舞。通常於農曆八月十五日舉行。祖靈季:屬家族祭典。主要為報答祖先的恩惠,酬謝農作之賜予,並祈禱祖靈保佑農事及出草打獵。時間是各家族決定。臨時祭儀:當公共災禍發生時,如旱魃、惡疫等,則舉行儀式驅邪;另於部落中團體行動,如狩獵、出草;或發動公共安全事務之前後,如攻擊、防禦戰事等,則舉行祈求平安儀式。
◎卑南族收穫祭
傳統的收穫祭的活動已無法得知原貌,族人們為了傳承部落文化,依舊在每年的七月份中選一天來舉行收穫節活動,至於確切的時間與活動的內容,則是經由族人們共同開會決定。 儘管每年的活動稍有不同,但於清晨時,由祭司到部落入口與集會前進行祭拜祖先的儀式,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儀式。緊接在祭祖儀式之後,則是安排各種的文化傳承活動,包括杵米、做小米糕與小米酒、編花環、刺繡等學習課程,由長者教導搭建上山打獵時用的臨時避難小屋,安排馬拉松等各項的競賽活動,以及族人們一同唱歌、跳舞的晚會活動…等。另外,部分卑南族部落,除依傳統進行青年體能訓練、晉級儀式及歡樂歌舞外,並同時舉辦生活文化產業有關活動。小米收割後,必須經過祭司長的祈福才能運回村內,這才揭開收穫祭的序幕。每年的七月選一日青年進駐巴拉冠,次日豎立精神圖騰及除舊佈新,第三日為守齋日,只能喝水不能進食,並且要通過喝辣椒水、唇塗大蒜汁的試煉,第四日的時候,全體青年要跑向陸發安並折返,下午舉辦摔角比賽,晚上男女則演練傳統歌舞。第五日中午時辦理開幕儀式,來賓與族人享用原住民風味佳餚,下午二時開始以勇士精神舞做遊街表演,第六日亦相同。第十七日晚上的時候如果有晉級儀式,晉級成員必須接受以竹棍鞭打屁股的嚴苛伺候,全體族人歡唱古老歌謠,並搗米製作年糕,通宵達旦至第八日的清晨,在吃完早餐後,祭司長走向曠野及溪流向祖靈祭禱,並通報小米收穫祭圓滿結束。
◎魯凱族小米收穫祭
每年八月15日左右,是魯凱族年舉辦一年一度豐收祭的日子,收穫祭是魯凱族最重要的農耕禮儀祭典…。在每年的農作物收成後,各部落的居民為了感謝上天帶來農作物的豐收,並祈求上天賜予平安,會舉辦一連串的祭儀活動。而且,豐年祭除了祈求小米的豐收外,也祈求其他農作物的豐收;此外,戰爭、打獵、財富甚至是祭祖與男子成年禮…等,也都是祭祀內容,祭典往往長達十餘日,是一種綜合性的祭典。 收穫祭通常在早上八、九點開始,祭場內搭有數間茅草屋,並掛著象徵吉祥的百步蛇與太陽神畫像。而參祭的族人則穿著傳統服飾聚集在祭場內,慶典就由參祭者一真歡呼後開始。主祭者吟誦禱文,感謝上天與先祖庇祐,使得今年有好豐收,並祈求來年的平安與豐收。接著,便在祭場的中央燃起火堆,族內的勇士須一個個躍火而過,係象徵著驅逐邪魔與妖靈。緊接在吟誦禱文與勇士躍火的開幕式之後,是各式各樣的歌舞表演與競賽,包括有魯凱傳統歌舞表演、鞦韆大賽、拋物比賽、百米賽跑、競走及聯歡晚會活動,一直進行到入夜後,才告結束。
◎噶瑪蘭族海祭
每年初春到炎夏之間,花東海岸的噶瑪蘭族人會選擇一到數天的時間,在靠近部落的海灘上舉行Laligi,以祭拜祖靈及掌管海洋的神靈。舉行Laligi的日期由各部落自行決定並獨立舉行。新社部落約在三、四月,大峰峰部落約在七月,立德及樟原部落在八月。年輕人將宰殺後的豬最好之部位(豬心、豬肝、里肌肉)取出,交給部落的長者當成主要祭品,部落的長者將它們切成小塊狀後,穿進長約30公分的細竹片裡,走到海邊,謙卑地蹲下,口中念著祭語,面對著海洋,將祭品一塊一塊地拋入海上。
(以上部分資料摘自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